為什麼要超渡祖先?我們歷代先亡祖先,在世時鮮少是有在修行、布施行善的,由於生前沒有聽聞過佛法,又造下了不少惡業,幾乎都轉生三惡道受苦; 今生我們有幸值遇佛法,了解超渡的殊勝,我們應該懂得行孝, 而為先亡祖先恭立蓮位,參加超渡法會就是盡孝道最好的方式之一。 超渡祖先的好處?只有讓先人離苦得樂了,我們現世者才能夠平安順利。
內容摘要
▶ 為什麼要超渡歷代祖先
▶ 怎麼知道需要超渡祖先
▶ 超渡祖先的好處:改變陽世子孫的命運
▶ 如何超渡祖先牌位及倒房祖先
▶ 哪要可以超渡祖先:超渡組先推薦
為什麼要超渡歷代祖先
我們歷代先亡祖先,在世時鮮少是有在修行、布施行善的,由於生前沒有聽聞過佛法,又造下了不少惡業,幾乎都轉生三惡道受苦;即使轉生善道,也會因往昔少造善業福報,處於較貧窮、弱勢的一群。
《法苑珠林》典籍中有記載,鬼道眾生依他們的罪福因緣,有三十六種品類。而無形的鬼道眾生,也包含我們家中祭拜的祖先,雖然美其名稱做家神,實際上就是家鬼。因為是我們的祖上長輩,所以對他們必須心存恭敬與追思感念。
鬼道眾生和人的世界一樣,也有福報大小的差別。如果是福報稀少的鬼就非常可憐,衣食受用都有問題,而且常常會被大鬼欺負,所以為了幫助這些眾生,我們經常迴向給這些孤魂野鬼,因為他們沒有衣服穿、沒有東西吃,也沒有地方住,過得非常艱難。
慈悲利益他們是希望以三寶的加持力來超拔他們,讓他們能夠離苦得樂,脫離鬼身,投生人道、天道,或者去求生極樂世界。
就算沒有獲得超渡法益的眾生,他們也能夠飽餐一頓,解決一時的飢渴之苦,結下佛緣,甚至在鬼道開始學佛修行。
超渡祖先的好處:改變陽世子孫的命運
佛陀開示:「超渡祖先是不能中斷的,每年還是要請出家眾為他們做超渡及布施,即使他們都已轉世投生各道,都能因你的超渡獲得利益;相對地,現世者也能得到事業順利、閤家平安。」
死亡並不是終點,而是靈識會再次輪迴於六道中。只有讓先人離苦得樂了,我們現世者才能夠平安順利。
超渡先亡祖先不但能幫助亡者邁向解脫,也是盡大孝之道,更是冥陽兩利,讓自己消業增福、進道修行的最好方式!
怎麼知道需要超渡祖先
當我們的先亡祖先境界不佳,想要尋求幫助時,就會找自己的子孫,以各種方式提醒,所以才會有:
● 人多惡夢
● 身體多病
● 工作不順
● 家中常有異聲等
或是與我們有冤欠之人,他的境界不佳,要尋求幫助,除了找自己的血親外,就是找有相欠之人,要求償債,這就是冤親債主。
如何超渡祖先牌位及倒房祖先
「倒房祖先」就是沒有結婚、沒有後人子女來供奉他、奉祀他就捨報了,這叫「倒房」,因為這一房已經倒了。
倒房的先亡祖先,你要多寫法會的超渡牌位,多參加超渡法會。
所以他們有的都託夢,有的指定說:「一定要 龍德上師迴向。」這不是我很厲害。
佛菩薩祂在我們這樣的一個法會,有專任的佛菩薩,還有很多菩薩的眷眾來慈悲。那是我們一般肉眼看不到而已,祂一下超渡很多人。所以,要你多為他做超渡。
⏹︎ 民間超渡祖先牌位的做法
民間也有把倒房祖先寫在家裡祖先牌位,但這是家裡的人、長輩自己去溝通,一般會擲筊問歷代祖先同不同意,也要問那一位倒房祖先同不同意。
倒房祖先一般會寫在自己家裡的祖先牌位上,要有一個陽世兄弟,陽世的兄弟有後人願意好像暫時當他的子女一樣來奉祀他。一般民間還會寫一個繼房書等,這些民俗的手續。
⏹︎ 如何以佛法超渡祖先牌位
但是,一個佛教徒來講,甚至有的人出家了,沒有這些。而是不斷地功德迴向把他超渡,離苦得樂,那是最圓滿的。
有的納骨塔、宗教單位,夭折的也收,法師願力比較大、比較慈悲會收;有的夭折不收,這些容易問題很多,所以他們有經驗不大收。
還有一些法師很慈悲,那位法師、那個道場都在弘法、誦經超薦,不停地做功德,所以不斷有功德一波一波地送走,送到極樂世界、送到天道。所以,可以去找這一種地方,給他立超渡蓮位。
因此,陽世子孫生前除了多行善、不造惡事,更要為往生親人做諸功德佛事。
哪要可以超渡祖先:超渡組先推薦
2025年4月16日 大乘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》超薦度亡法會
■ 法會時間:2025年4月16日(三) 晚上7:30(GMT+8)
■ 觀音山 法藏YouTube全球直播,歡迎線上參與法會。
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:「拜祖先的最高境界是什麼?就是用佛法超渡祖先。」今生我們有幸值遇佛法,應該要懂得行孝,以超渡的功德救度先亡祖先、過去和現世的父母,以及摰愛的親人脫離痛苦。
「超渡」就是藉由佛力加持,將這些境界較差的靈性提升到更好的境界。因此,無論是小乘、大乘、金剛乘,都有其各自超薦亡靈之法,皆是非常具效驗,可以提升靈性的境界,令他們獲得較好的品質。
⏹︎ 參加超渡法會辦法
可為先亡祖先、冤親債主、無緣水兒、地基主等登記「超薦蓮位」,於佛前接受佛法加持,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。
⏹︎ 我要登記超渡祖先蓮位
https://www.fazang.org/wish/index.php?ID=1&e=159
🐾 以上資訊來自:
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
觀音山 法藏吉祥洲-好文分享
觀音山法藏Youtube
Be free to use with remarks for developing Buddhism. Amitabha.